何胡子——一位饱含赤诚的革命老黄牛
何胡子是一条牛,是一堆感情。这句充满温度的评价,出自青年毛泽东之口,精准地勾勒出挚友何叔衡的人格特质。在毛泽东眼中,这位年长的革命战友既有老黄牛般的坚韧执着,又怀揣着如岩浆般炽热的情感。这个亲切的绰号何胡子在同志间广为流传,成为何叔衡最生动的身份标识。 作为毛泽东的革命引路人之一,何叔衡比这位后来的领袖年长整整十七岁。当1921年盛夏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时,时年四十五岁的何叔衡已然两鬓染霜。在那艘承载着民族希望的画舫上,十三位代表围坐商议,何叔衡不仅以年岁最长而显得格外醒目,更以丰富的阅历和沉稳的作风成为年轻同志们的定心石。他额头的皱纹里镌刻着半生的风雨,斑白的胡须间沉淀着岁月的智慧,却依然保持着如青年般的革命激情。 这位被同志们亲切称为何胡子的长者,总喜欢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衫。在秘密会议的间隙,他常常独自站在船头,望着波光粼粼的南湖若有所思,手中的旱烟袋升起袅袅青烟。他的眼神时而凝重,时而炽热,仿佛已经透过眼前的湖光水色,看到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未来图景。每当年轻同志讨论遇到瓶颈时,他总会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温和话语,以生动比喻化解争论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,正是一堆感情最鲜活的注脚。 事实上,考上湖南一师时,何叔衡就已经37岁了。他留着浓浓的八字须,平时爱穿一身长衫,永远都是一副老学者的样子。而此时,他在家中有眼巴巴地等着他回家的妻,有被族人嫌弃的女儿。因此,早就领教了生活酸甜苦辣的他,比起同学毛泽东、蔡和森等年轻人,确实有着“一堆感情”。甚至,当和这些年轻的弟弟们讨论国家大事时,他总是谈到一半就把自己说哭了。他是如此与众不同,所以对于他的牺牲,毛泽东等人都悲痛不已。多年后,再回忆起何叔衡,诗人萧三表示:何胡子,穷秀才,铁骨铮铮啊……世人说,何叔衡本可以不死;世人说,何叔衡的死是一种损失。然而,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在他死后,他那痴痴的妻、他那3个不凡的女儿,以及那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养子。本期,笔者就为大家梳理,何叔衡牺牲后的那些事:一:死因27年后才查清何叔衡是1935年2月份牺牲的,当时红军主力已经长征了,他那些小兄弟们基本上也都跟着队伍出发了。而他,被留了下来。在红军主力准备长征时,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志,其实都在考虑到底是跟着队伍走、还是留在根据地打游击。走,意味着他们要有好的体力跟得上;留,意味着随时面临被敌人“围剿”的危险。当时,董必武已经49岁,何叔衡比他还大10岁,他们之间曾有过这样一番对话: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