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力衰竭(简称心衰)患者的居家护理中,体重、水肿和尿量的监测是掌握病情变化的“晴雨表”。做好这三项监测,能及时发现病情加重的信号,为治疗争取时间,对于稳定病情、减少住院次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体重监测心衰患者体内容易积水,体重变化往往比浮肿出现得更早,是反映体内水液潴留最敏感的指标之一。建议每天早上起床后、排便后、进食进水前测量,穿同样重量的衣服,用固定的秤,这样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
正常情况下,体重波动应在1~2千克内,如果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千克以上,可能是体内积水增多,提示心衰加重,要及时就医,调整药物。测量时要记录数据,形成体重变化曲线,方便医生评估病情。如果是因为某天吃了含水量高的食物导致体重略有上升,不用过于惊慌,要持续观察后续变化。
水肿监测水肿多从下肢开始,脚踝、小腿是常见部位。检查时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或脚踝,按压5秒后松开,若出现明显凹陷且很久不恢复,就是水肿了。
轻度水肿可能只在傍晚出现,休息一晚会减轻。严重者会蔓延到大腿、腹部,甚至出现胸水、腹水,导致呼吸困难。一旦发现水肿加重,要减少饮水量,避免久坐久站,休息时把腿垫高15~30度,以促进血液回流。同时观察水肿是否对称,单侧水肿可能是静脉血栓等问题,需及时鉴别。
展开剩余58%尿量监测心衰患者常用利尿剂,尿量能反映药物效果和体内水液排出情况。建议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24小时尿液,记录总量。
一般来说,每天尿量应和饮水量(包括粥、汤、水果等)大致平衡。若尿量突然减少,例如比平时少一半以上,或尿液颜色变深、泡沫增多,可能是心功能下降,肾脏灌注不足。
另外,要注意昼夜尿量变化,正常应白天多、夜间少,若夜间尿量明显增多,提示心脏负荷加重,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时间。
这三项监测相互关联,体内积水多了,体重上升,水肿加重,尿量可能减少。除了定期监测,要注意异常信号,如体重骤增同时伴尿量减少、水肿蔓延,或出现气短加重、夜间憋醒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监测还要避免以下误区,不要因为怕水肿而过度限水,每天饮水量要控制在1500~2000毫升(含食物中的水分),过度限水会导致血液浓缩;水肿减轻不代表心衰痊愈,仍需坚持监测;尿量受利尿剂影响,不能自行增减药量,调整药物必须遵医嘱。
对于心衰患者及其家属而言,将体重、水肿、尿量这三项监测融入日常生活,养成规律记录的习惯至关重要。务必将记录完整、清晰的数据(如体重记录表、24小时尿量记录、水肿情况描述)在每次复诊时带给医生,这些数据是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、评估治疗效果、预测和预防急性加重的核心依据。
【重要提醒: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、诊疗之依据,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】
【来源: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婷】
【编辑:92 】
发布于:湖南省正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